行政案件中证人有什么要求

2019-11-09 20:30
1个律师回复
咨询我

  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有下述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尽最大可能识别伪证或者有明显瑕疵的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首先需要确认的就是,该证人是否确系法院所传唤的证人,而这就需要该证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即法庭负有一定的告知义务,告知出庭证人应当诚实作证,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证人作伪证不但会损害某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阻碍法院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错判、误判,降低司法权威。因此,为了督促证人诚实作证,法律对于作伪证设定了相应的不利后果。证人、鉴定人作伪证的,依照行政诉讼法第49条的第1款第(2)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应将以上内容告知该证人。   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里有接受占优势地位者观点的倾向,这种倾向无疑会影响证人作证的真实性,因为证人根据他人观点对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进行剪裁和取舍之后,该证言已不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免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诱导、暗示,以及庭审气氛的影响,有必要对证人进行隔离,除了其在庭上作证期间外,其余时间不允许证人旁听案件的审理。   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询问证人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的理由与上述理由大致相同,即为了保证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在不正当的引导和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证言。不过有一个例外,如果证人的陈述彼此冲突或不一致,此时,法庭可以组织证人对质,由证人之间互相辩驳,以确认哪个证人的证言更为可信。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证人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l条规定的特殊情形时,经法院准许,可以不出庭,由当事人提交书面证言。

2019-11-09 20:30:52

快速咨询,获得更具针对性回答!

立即发布咨询

当前律师在线 24765今日律师解答 51932

相关推荐
淘宝刷单诈骗案怎么量刑 1回答
在学校朋友把手机借给别人,别人不给算违法吗 1回答
过失损毁财物后不主动赔偿 1回答
汽车加装电子油门加速器合法吗 1回答
今天晚上骑电动车被交警登记了,请问一下后面怎么处理? 1回答
上诉是否可否将基层法院列为被告 1回答
只有离婚证 (上面只写了姓名,没有身份证号码)可以证明父子关系吗 1回答
云阳房子卖了,户籍没转走,对孩子高考 1回答
公司欠我挖机劳务费,没有欠条能起诉吗 1回答
小孩用手抓了能起诉吗 1回答
别人欠我男朋友50万跑了,我现在欠银行50万还不上,怎么办 1回答
撞车后逃逸如被撞车主不愿和解呢 1回答
云阳房子卖了,户籍没转走,对孩子高考 1回答
打架误工费怎么上诉赔偿 1回答
一审举证不力,是上诉还是申请再审 1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