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起诉办的取保候审
2020-12-21 17:52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取保候审案件是否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检察机关在受理案件后,对于已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不是必须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而是根据“需要”视情况而定。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02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22条第1款、第2款规定,“在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已经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移送至审查起诉或者审判阶段时,如果需要继续取保候审,或者需要变更保证方式或强制措施的,受案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据此,检察机关在受理案件后七日内,经审查认为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且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但在司法实践中,笔者发现,根据《规定》第22条第3款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受案机关仍未作出继续取保候审、变更保证方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决定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受案机关。受案机关应当在原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根据该规定,在受案机关没有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一直在执行取保候审,并没有解除该强制措施。此规定表明,受案机关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重新办理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因为如果受案机关在七日内必须审查完毕作出决定,那么执行机关就根本没有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十五日前进行提醒的必要,只有受案机关没有按照上述规定在七日内审查决定,执行机关才需要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十五日前进行提醒。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那么依据《规定》,检察机关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公安机关是否要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补充侦查完毕重新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是否仍然需要在七日内重新审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如果按照《规定》,很可能会出现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补充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反复办理的现象。 并且,对于一些复杂案件,在原取保候审期限内不能审结的,重新决定取保候审有利于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而对于一些事实清楚的简单刑事案件,如危险驾驶案,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到法院判决一般可以在七日内完成,而反复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仅加重办案人员工作量及犯罪嫌疑人负担,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对于被取保候审人而言,从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到法院开庭判决,每一次都要到受案机关、执行机关办理手续,有时刚办理完手续案件就审结了,就要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反复重新办理手续的过程不仅加重了犯罪嫌疑人的负担,造成司法资源浪费,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并且,一律要求重新办理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手续,势必会降低办案效率,影响办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