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诋毁没有明确指出人名算违法吗

2020-11-22 14:24
1个律师回复
咨询我

什么是商业诋毁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定义, 而只是在第14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学者们一般认为对商业诽谤行为可以做出这样的法律定义:商业诋毁行为,又称商业诽谤行为,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和诽谤,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相应的,商业诋毁行为应该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第一,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在认定商业诽谤行为的主体时有两点应该加以明确,一是商业诽谤行为的主体只以经营者为限,除此之外的其他主体所实施的诋毁行为不能构成商业诽谤行为,而只能构成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二是在许多情况下,经营者往往不是自己亲自实施商业诽谤行为,而是利用组织或他人实施此种行为。如果这些组织或个人与经营者之间就实施商业诽谤行为有过共谋,即存在主观上的共同故意, 他们也就必须与经营者一起对该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明知故意。行为人实施商业诽谤行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而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旨在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求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和其他不正当利益。经营者也可能因过失造成对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损害,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这种行为并不构成商业诽谤,其性质不属于不正当竞争。   第三,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特定经营者即作为行为人竞争对手的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需要注意的是,商业诽谤必须具有特定的指向,即受诽谤人应特定。受诽谤主体特定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直接特定,即行为人明确指出受诽谤主体的身份;另一种为间接特定,即行为人没有明确指明受诽谤人的身份,而是以含沙射影的方式,通过提及其荣誉称号、绰号或通过特定环境的描述,影射受诽谤主体,此时受诽谤主体必须证明自己是诽谤言辞中伤的对象。   第四,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进行诋毁和贬低,给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应该注意的是,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意图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也应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予以处罚,因为它存在着造成损害后果的可能性。

2020-11-22 14:24:33

快速咨询,获得更具针对性回答!

立即发布咨询

当前律师在线 26938今日律师解答 43660

相关推荐
我想离婚,对方不离,怎么办 1回答
帮别人担保钱买车没有手续发生交通事故有责任吗? 1回答
离婚案开庭法官先问哪方问题 1回答
亲房屋买卖交的定金用于什么地方 1回答
两个受害人只有一个写谅解书 1回答
物业未经核实曝光我的隐私 1回答
建筑工伤伤残鉴定需要哪些手续 1回答
老公在外面养女不回家,夫妻共同财产一百多万,他说赌输完了,他现在还有一栋房+ 1回答
举报网络诈骗有奖励吗 1回答
炒股盈利了不给提现怎么办 1回答
起诉自来水什么赔偿要求 1回答
身份证被别人拿去犯了诈骗罪要判几年? 1回答
人工是否可以咨询的? 1回答
一个人欠别人两千万被判无期那欠的钱还用还吗 1回答
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2020年 1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