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区别

2019-07-31 13:21
1个律师回复
咨询我

(一)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三)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四)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五)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六)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2019-07-31 13:21:24

快速咨询,获得更具针对性回答!

立即发布咨询

当前律师在线 24572今日律师解答 50005

相关推荐
电动车相撞,一人逃走怎么办 1回答
电瓶车撞汽车责任认定 1回答
网贷逾期会通知当地派出所吗 1回答
网络逾期不给钱怎么办 1回答
农村信用社怎么投诉我想查下我的支票遗失了,里面还有钱,我去查他说消户了,还不给我查,应该怎么办 1回答
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告诉了身边的同事 1回答
工商之前伤残鉴定10级现在伤口愈合老板不赔理鉴定钱只支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合理吗 1回答
年满60周岁的退休人员从业上班因交通事故损害可否主张工亡赔偿 1回答
派出所打电话算传唤吗 1回答
拆迁房子写上媳妇的名字还能收回吗 1回答
恶意欠薪归哪个部门管 1回答
您好打扰一下请问在线吗 1回答
你好我想离婚,怎样才能离婚 1回答
邻居纠纷报警第一次没有处理好可以再报警吗 1回答
拿自己裸照发给别人 别人拿来威胁自己算犯法吗 1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