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章建筑

法律部落2019-07-03

       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筑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造的房屋及设施。法律部落提示您:

        一、违章建筑的主要类型: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虽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批准范围、内容施工的;

  (二)自建房,即在现有房屋四周、院落、屋顶、阳台自建建筑物;

  (三)未经批准在包括承包地、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土地上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且该集体土地使用权系通过农民私自转让取得;

  (四)占有国有土地和在农村非法占有集体土地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

  (五)未经批准占用过道、马路边、公共绿地内、过道、人行道等搭建的固定亭棚、房屋等;

       (六)在拆迁征收范围确定后实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违章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违章建筑查报人员遇有违反建筑法规之新建、增建、改建、修建情事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建筑机关处理,并执行主管建筑机关指定办理之事项主管建筑机关因查报、检举或其他情事知有违章建筑情事而在施工中者,应立即勒令停工。

直辖市、县(市)主管建筑机关,应于接到违章建筑查报人员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实施勘查,认定必须拆除者,应即拆除之。认定尚未构成拆除要件者,通知违建人于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依建筑法第三十条之规定补行申请执照。

       三、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这一规定确立了建筑物权,无证房或证件不全的房屋应不再一律是违章建筑,将一定程度上规范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

对“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应把握以下三条:

       第一, 法律依据是关键

我们应该理解,不予补偿的"违章建筑"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无偿拆除的建筑而不能以是否具有产权证或批准文件作为判断是否是违章建筑的唯一标准。既然是这种理解,有一个前提,首先要找到依据确认他的是违章建筑的法律依据,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说不明白,凭什么说别人的是违章建筑?是占了公路的保护区,违反了《公路法》的规定,还是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未取得建设工程许可证,违反《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是在建房当中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违反了《建筑法》的规定,还是在机场高度控制区域,房屋建设超高,违反《民航法》的规定?是在河道当中修建房屋,违反了《防洪法》的规定,还是房屋的质量形象太差,影响市容,违反了国务院的《市容管理条例》的规定等等。

       第二,是否违章必须由法律授权的机关界定

现在出现一个问题,有的地方在下裁决书的时候,或者是拆迁公司申请裁决的时候,就直接说人家违章建筑不予补偿。是否违章这个话不应该是随便哪个机关都能说的,因为说一栋房子是违章建筑,必须是法律授权即有权的执法机关才能界定。比如说没有施工许可证,或者没有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甚至没有房契,没有登记,就说它一定是违章建筑。

       第三,对违章建筑一定要依法严格处理。

       我们前面找到了法律规定,又找到了有权的执法机关作出界定,那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法律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是不同的。不把握分寸,则可能宽严皆误,因此执法当慎之又慎。

       关于建章建筑,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并未做明确界定。在拆迁征收领域,被拆迁征收人之违法建筑多为居民为解决居住困难而私自搭建的建筑物,或者农民之间转让宅基地、承包地并在其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情形。对于该等违法建筑的界定,其依据的主要法律是《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由于目前对于违章建筑的界定尚属法律保留事项,即所谓违章建筑,系指违反除法律、行政法规之外的行政规章和各种制度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而对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我们则称之为违法建筑。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棚户区改造与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分析 2019-07-03
关于企业拆迁赔偿标准 2019-07-03
如何正确应对拆迁 2019-07-03
关于旧城改造和商业开发的不同及补偿标准 2019-07-03
快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影响你家房屋拆迁补偿多少的? 2019-07-11

首页在线咨询电话咨询

copyright 2019 bolaw.com 京ICP备14008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