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杀了两个人,判故意杀人罪,现在是死刑复核阶段,被害人一方想和凶手和解,就是想要钱,另一方不和解,想让凶手死刑,对另一方的意愿有什么影响,能否核准死刑?合议庭能更倾向于哪一方?
2025-06-07 14:12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案件的判决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被告人的行为性质、证据的充分性以及被害人的意愿等。对于本案而言,如果被害人一方希望与被告人达成和解并请求赔偿,这可能会对案件的判决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即使被害人一方提出和解请求,也不一定会导致法院立即改变原判决的结果。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刑罚通常较重,判处死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死刑复核阶段,如果双方都坚持死刑的观点,合议庭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维持原判,以确保公正执行法律。 其次,关于被害人的意愿,虽然可以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并不直接决定最终的判决结果。因为判决结果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证据的强度、被告人的悔罪表现、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即使被害人在死刑复核阶段提出了和解请求,并表示愿意接受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也并不能直接导致合议庭改变对被告人的死刑判决。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法律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如何等方面,这些都会对最终的判决结果产生重要影响。